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4e5d0004cfcbf77575da

​口香糖一年销量降15%,因为人们不再去超市收银台排队;方便面一年少卖9亿包,因为人们有美团、饿了么解决饥渴;那么“当水果、蔬菜、肉蛋奶29分钟内就送到家,现吃现买,还要冰箱做什么?”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这样告诉小郝子。

天天果园12.12(双12)当天,上海地区订单同比大增305%,其中,今年4月开始测试的“29分钟达”订单占比超过43%,准时率达96.8%;相应的,品类SKU数也同比增加了500%。

按王伟描述,2015年,天天果园开始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“新路径”,这次双12,是它品类拓展、线上线下布局、体验升级的一次“峰值测试”;至此,天天果园“跨过了‘质变’的临界点”。这个“临界点”,天天果园内部称之为“29分钟模式”。

“29分钟模式”并非简单的配送速度升级,它和目前业内主流的次日达、当日达甚至一日N送,有本质区别:即对需求的响应和处理,从“批量、定时模式”升级到“实时模式”。

能否做到“实时”,将成为生鲜玩家把生意做强做大的必答题。毕竟,生鲜电商发展的十年里,一直困扰它们的,就是“高频行业里的低频生意”这一难题。

一切源于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——人们渴望生鲜,具有即时、随性的原生特征。虽然一日三餐是刚性需求,但每次吃什么、怎么吃会因为朋友推荐、线下推广、身体和心理等因素随时变化,晚上与中午不同,明天与今天不同,甚至中午12点与上午11点都不一样。所以,随心所欲地想吃就能吃到,才是真满足。就像互联网预言家凯文·凯利在《必然》说的:这是人们原生的即时性需求,他们愿意为之付费。

而在过去,运营的难,限制了食欲的“想象力”。因为菜场、超市、一般电商在品类、保鲜手段、极速快递等方面能力受限,人们吃什么,怎么吃,都只能看它们的“脸色”,对生鲜最真实的需求被抑制,大家只能在陈旧的三观下无奈地生活,无法解放天性。

“一日三送,不行,两小时送达,不行,只有将所求与所得的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以内,够快、够鲜,生鲜的供求才发生本质的变化,人们在吃的问题上,颠覆三观,才是真正放飞自我。”王伟解释到,这是他在生鲜行业滚打9年的总结。

但要做到这点,就必须像天天果园这样,打造“柔性”的极速供应链,有丰富且高品质的生鲜品类,由此,积聚力量,一针捅破天,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思维,从而再联合线上线下诸多场景,实现横向扩张,卷入并粘住消费者。

这就像科幻小说《三体》里说的“升维布局,降维打击,定义胜局”。无疑,生鲜的未来已来,只是尚未流行。

29分钟,凭什么?

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说:“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,就是把它快速地做出来。”但要在生鲜领域实现29分钟新标准,更需要经验的积累,资源的布局,运营的突破,靠的是商业的内功修为。

看数据,互联网+零售,目前总量3.88万亿,每年成长高于30%,并已逐个击破零售品类,从服装、3C到食品、家居、母婴,可至今,生鲜线上销售还不足千亿,线下数万亿市场杂、乱、旧,缺乏变革,就连京东等巨头的投资人徐新都说:生鲜是零售业最后的堡垒。

然而9年前,天天果园创立之初,就凭进口水果的选品、渠道优势,在上海的各大商务区开店,提供新鲜水果、果汁,满足中高端白领的需求。后来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兴起,它又顺势而为,以高品质、快配送“立信、立身”,在生鲜电商市场站稳脚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天天果园拿下著名的“佳沛”奇异果全球7-10%销量,吃下美国加州樱桃对中国的一半出口份额,搞定国内外著名的瓜果品牌,丰富肉、蛋、奶、海鲜等品类……同时,王伟也逐渐总结出:大众对生鲜的需求,其实是即时的、冲动的。

那时,对天天果园来说,有积累、有布局,零售三大关键点:占领用户心智、控制渠道、掌握供应链,它都玩得手到擒来,要进阶,就得按照用户本质的需求,深度打磨供应链体系,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,玩转29分钟送达,以此,贯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,获得运营突破,撮合各种“吃”场景的碎片化交易。

为此,2014年开始,天天果园在上海广泛开店,深入社区、商圈,短暂试错后,关停业绩不佳的店铺,或转为“过渡性”的前置仓,做强业绩优异的店面。之后,总结经验,结合其入股的“城市超市”,分析短距物流路线、时效、人员配置、货品搭配等,快速选址、复制调拨点。于是,当上海的运营颗粒度精细到1.5公里半径内的小区域,2小时送达,就变为29分钟内送达。

由此,消费者在“吃”上活出理想主义,自然对天天果园越来越依赖,它就有了本地化服务的厚度与深度,从运营流量变成了运营用户,进而解锁新姿势,开创新模式。如果说,生鲜新零售的上半场,资本是淘汰赛的关键,那么,下半场,这种运营就是晋级赛的胜负手。

29分钟,重构什么

的确,生鲜新零售,正从要素储备期,走向大规模落地,高级玩家们必须走出孤立的布局,以商业生态的名义重构人(消费者)、货(货品)、场(消费场景)的关系,就像这29分钟送达,定义未来者,才能执掌未来。

目前看,阿里合集团之力打造盒马鲜生,打磨线下商超体验,服务3公里人群的生鲜需求;腾讯、京东携手永辉超市,钻营社区市场,布局全国。但在王伟看来,在本地细分市场里,即便一日三送,将配送时间从2小时做到1小时,依旧“鸡肋”,无法真正满足消费升级下的生鲜的“高感性、高即时性需求”,而29分钟内配送一次到位,这才符合“右脑经济”的懂人性、善激发。

在该过程中,拣货、打包流程,从半小时缩短到5分钟,产生更多中转、调拨,绝对是颗粒度极细的供应链管理。比如仓库备货的品类,要根据中饭、晚饭、下午茶等不同时间做调整,要根据不同社区人群对生鲜的偏好做配给,还要将剩余货品在晚间打折、清仓、报损……这样做库存计划,频率从24小时变为半小时,IT技术、运营流程、配送人、商品等需要高度协同,不断磨合、优化。

没有1500万自有APP用户的即时配送,天天果园也不可能磨练出这样的供应链。但当它越来越成熟,前者就可以像亚马逊那样,把优质的内部功能开放出来,赋能给更多生鲜品牌,让它们绕过超市、卖场,直接触达消费者,做大新渠道。如此,天天果园获得更多生鲜品牌加持,品类也越发丰富。

有了这些基础,冰箱歇菜,消费者的真需求被释放,把天天果园当作认同感泉涌,归属感尿崩,幸福感爆棚的生鲜胜地,由此,它的线上优势就能与线下社区店、城市超市等多种场景相辅相成,彼此成就,更深刻地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思维,从而形成马太效应的“好者更好”。

不错,生鲜新零售,互联网巨头们都志在必得,大力地投人、投钱、投资源,但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生活下,在线上线下联通依旧粗放时,天天果园凭借这人货场的重构,不缺能力、不乏势力,并不落后于巨头。别忘了,生鲜数万亿市场,有些变革的,还不足千亿,大蛋糕还没裱花上桌,更别妄论如何划分。未来,比拼的,是深度的运营力,高能者自然跋涉出泥沼,飞跃过沧桑。

在小郝子看来,如今的生鲜行当里,“要么愁眉苦脸等天亮,要么傍上大腿赚大钱”,这是弱者的无奈。对强者来说,就该定义未来、运营未来、执掌未来。一句话: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,不是么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作者:小郝子 / 10年传媒经历,前商业杂志资深记者,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……互联网的幸福就在这里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郝智伟

郝智伟

241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前《IT经理世界》杂志资深记者,爱电商,爱移动,爱娱乐,爱数据,爱金融,专注做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。获得中国管理案例中心,2009-2010年度最佳商业案例奖,百度百家,搜狐、网易、凤凰新闻客户端、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、派代网等媒介有专栏,公众号:郝闻郝看

文章